冷热判断:热,不渴,里没有热;渴说明外热里也热,不怕冷。
1、葛根黄芩黄连汤(葛芩连汤)
粉葛根40g、半斤 (要粉葛根升提津液);黄芩15g 黄连15g(消炎祛毒);炙甘草10g-15(修复肠粘膜,甘以缓之)
用法:以水1600→400ml/2温服
作用:解表清热,止泻痢。直接清除所有炎症。葛根辛凉解表,升提津液上来,咽不痛了,眼不干了,颈项疏通开了后也柔和了,常用来调整颈椎问题
症状与适用:外感表证未解而热邪入里,身热发热,不怕冷;下利(拉肚子)拉的很臭。肛门灼烧,甚至拉脓,胸脘烦热,口干作渴,或喘而汗出,苔黄,脉数。脉促而喘粗气。
可治肠炎,拉脓,脉促而喘,发烧(急慢性肠炎,拉稀很臭,也治酒后拉肚子,应酬,打鼾得厉害等。
方解:本方以清里热为主,解表散邪为辅。重用葛根解肌发表以散热,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止利, 使表解里和;同时先煎而 后纳诸药,俾“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”(《伤寒来苏集》):以黄芩、黄连清热燥湿、厚肠止利,苦以坚阴;甘草和中,调和诸药。用于治疗表证未解,邪陷阳明之热利。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、舌红苔黄、脉数为辨证要点。
小孩温病判断:小孩子发热,出现拉肚子,会询问肛门会不会有灼烧感,如果不会说话可以闻一闻排泄物是不是恶臭,如果特别恶臭,小便黄,特内有热,有炎症,可用葛根黄芩黄连汤;如果大便不是特别臭,小便清、怕冷,葛根汤证。
2.麻杏石甘汤
麻黄10g(心脏不好灼减,有必要炙甘草量大于麻黄,作用打开毛孔);杏仁10-15g(润肺止咳喘);炙甘草10g(调和诸药);生石膏(打粉小孩40g ;大人60g 酌情加量,作用清肺热)饭后喝,频服,
症状与适用:温病(冬伤于寒春必病温),肺热,出汗还喘,咳嗽,黄痰,不影响吃饭单纯的发烧,口没那么渴,不怕冷,以高烧为主(个别会有发冷的现象)
3.三仁汤
杏仁15克(宣利上焦肺气,通调水道);白蔻仁6克(芳香化湿,行气宽中畅中);生薏苡仁18克(渗利下焦湿热,渗下健脾);厚朴炙6克(行气化湿,消胀除满);通草6克(清热利水利尿,通淋);滑石18克(甘淡渗湿利尿,清解暑热);竹叶6克(轻清透热,生津除烦);半夏15克(燥湿化痰,和胃降逆)
症状与适应症:面色淡黄(有湿) 身重(湿)有疼痛 午后身热 (温)胸闷不饥(不饿中焦不运转了)上 中不运转 下肢轻度浮肿 小便不利 , (热毒热痰除湿)
三仁汤出处:《温病条辨》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所著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第43条,是治疗湿温初起或暑温夹湿的经典方剂。原文载:“头痛恶寒,身重疼痛,舌白不渴,脉弦细而濡,面色淡黄,胸闷不饥,午后身热,状若阴虚,病难速已,名曰湿温…三仁汤主之。”其组方以宣畅气机、清热利湿为核心,适用于湿重于热、表里同病的证状。
(中焦有炎症-胃肠道炎症三仁汤加黄芩黄连:鱼腥草 肠道炎症 ,本有痔疮体质现出现湿温加鱼腥草 、 败酱草、蒲公英。嗓子问题加胀满∽半夏厚朴杏仁宣上)
4.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
知母30g——甘寒凉润,稳;生石膏(粉)40g ——清肺热,快准狠;炙甘草10g(甘以缓之补);粳米30g(养),人参15g(入心脾固护脾胃渴者)
饭后喝,每2小时,150mL
红参10~15 石膏80 120 150(研粉)知母15∽30 炙甘草10∽15 粳米15~30 挂壁保护 补水加大量麦冬30~50天冬活血 补血还凉血加生地天花粉补液生津有炎症加蒲公英喝带食物的水 煮梨汤 苹果汁 荸荠 甘庶汁 茴香苗 油菜冬瓜子 补血活血凉血除生地还加桃仁丹皮 (把血烧坏了有淤血加)
症状与适用:高烧内热,口渴,要加人参进来,胃中有热缺津液,需要补充津液,人参建运脾胃,喝进来的水脾胃可以抓取利用它,脾胃虚寒,喝多少水都在肚子里咣当咣当吸收不了,利用不上,所以还是口渴。人参强心健脾,食欲会变好,干燥综合证常常会用点人参,人参性微温。不拉肚,胃口好,爱喝凉水,易累,因壮火食气。夏天喝热水。
5、葛根汤是凉药 针对热性的退热发烧比较好 ,非正规温病方 但也可以参考(温病治疗时用)
葛根汤方剂:
粉葛根30-60g或以上(提升津液),麻黄15g(无汗开毛孔),桂枝10g,芍药10g,生姜15g,炙甘草10g(心脏不好炙甘草与麻黄等量),大枣12个掰开
用法:以水2000→600ml/3次,温服。
注:喝粥,关门窗,发润汗可愈。
症状与适用:发汗解毒,升津舒筋。治外感风寒表实,恶寒发热,头痛,项背强几几,身痛无汗,腹微痛,或下利,或干呕,或微喘, 舌淡苔白,脉浮紧者。现用于感冒、流行性感冒、麻疹、痢疾以及关节痛等病证见上述症状者。
备注:方中葛根升津液,濡筋脉为君;麻黄、桂枝疏散风寒,发汗 解表为臣;芍药、甘草生津养液,缓急止痛为佐;生姜、大枣 调和脾胃,鼓舞脾胃生发之气为使。诸药合用,共奏发汗解表,升津舒筋之功。
葛根黄芩黄连汤与葛根汤证区别:
葛根汤证——外邪不解,内迫大肠,以表实为主,辨证关键在于无汗,且下利多为水粪杂下,而无恶臭及肛门灼热。
葛根芩连汤证——虽可有表证,但邪热内迫大肠,则以里热为突出,辨证关键在于汗出, 且下利臭秽,肛门灼热,甚则暴注下迫等。
人参白虎汤和麻杏石甘汤、葛根黄莲黄芩汤鉴别
人参白虎汤:胃中有热,不拉肚子,胃口好,易累,因壮火食气,爱喝凉水。
麻杏石甘汤:也是不影响胃口,没那渴,咳嗽喘,肺热,
葛根黄莲黄芩汤:拉稀,肛门灼烧,拉得臭,口渴得厉害,喘粗气。
“若发汗已,身灼热者,名风温”,把温病当成了普通的太阳病,当成寒性病,实际是温热病,已经发完汗了,身上还是如烙铁一样热,干锅烧,高热,叫风温。
风温为病,脉阴阳俱浮,脉全都顠起来了,自汗出,不用加火了,自己就出汗,不用吃发汗药了。这时随时会出现痉病,脚弓反张,会出现大脑炎。身重,失去太多津液了,血液少流动速度变慢,供应不上全身使用,感觉没劲身重。多眠睡,津亏自然血少,就犯迷糊。鼻息必鼾,打呼噜是因为有热象。语言难出,讲不出话来了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利,直视失溲:这时如被用了下法,水被泻出去了,小便没了,眼睛直了,就几滴小便也控制不住了。若被火者,指大捂大盖,还用电褥子,加温的方式再大发汗。微发黄色,微指脉微,脸上透出一点黄色。剧则如惊痫,开始癫痫了。时瘛疭,动不动就抽筋。若火熏之,像火在里边的状态了。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,逆就的是治不得法,温病不怕冷,本应辩证用上述三方,结果一再误治了,真的是会要人命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